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孫子兵法 軍形篇

孫子兵法 軍形篇


原文

孫子曰:昔之善戰者,先為不可勝,以待敵之可勝。不可勝在己,可勝在敵。故善戰者,能為不可勝,不能使敵之可勝。故曰:勝可知而不可為。

不可勝者,守也;可勝者,攻也。守則不足,攻則有余。善守者,藏於九地之下;善攻者,動於九天之上。故能自保而全勝也。

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,非善之善者也;戰勝而天下曰善,非善之善者也。故舉秋毫不為多力,見日月不為明目,聞雷霆不為聰耳。古之所謂善戰者,勝于易勝者也。故善戰者之勝也,無智名,無勇功。故其戰勝不忒。不忒者,其所措必勝,勝已敗者也。故善戰者,立於不敗之地,而不失敵之敗也。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善用兵者,修道而保法,故能為勝敗之政。

兵法:一曰度,二曰量,三曰數,四曰稱,五曰勝。地生度,度生量,量生數,數生稱,稱生勝。故勝兵若以鎰稱銖,敗兵若以銖稱鎰。勝者之戰民也,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,形也。


譯文

孫子說:從前善於用兵打仗的人,先要做到不被敵方戰勝,然後捕捉時機戰勝敵人。不被敵人戰勝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,能否戰勝敵人則取決於敵人是否有隙可乘。所以,善於打仗的人,能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,但卻不可能做到讓敵人一定會被我打敗。所以說,勝利是可以預知,但不可以強求的。

想要不被敵人打敗,在於防守嚴密;想要戰勝敵人,在於進攻得當。實行防禦,是由於兵力不足;實施進攻,則是因為兵力有餘。善於防守的人,隱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於地下;善於進攻的人,展開自己的兵力就像自九霄而降,令敵人猝不及防。所以,既能保全自己,又能奪取勝利。

預見勝利不超越一般人的見識,這算不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。通過激戰而取勝,即使是普天下人都說好,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。這就像是能舉起秋毫稱不上力大、能看見日月算不得眼明、能聽到雷霆算不上耳聰一樣。古時候所說的善於打仗的人打了勝仗,既不顯露出智慧的名聲,也不表現為顯赫的戰功。他們取得勝利,是不會有差錯的。其所以不會有差錯,是由於他們的作戰措施建立於必勝的基礎上,能戰勝那些已經處於失敗境地的敵人。善於打仗的人,總是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,同時不放過任何擊敗敵人的機會。

所以,勝利的軍隊總是先創造獲勝的條件,而後才尋求同敵決戰;而失敗的軍隊,卻總是先同敵人交戰,而後乞求僥倖取勝。善於指導戰爭的人,必會修明政治,確保法制,從而能掌握戰爭勝負的決定權。

兵法的基本原則有五條:一是「」,二是「」,三是「」,四是「」,五是「」。敵我所處地域的不同,產生雙方土地幅員大小不同的「」;敵我「度」的不同,產生了雙方物質資源豐脊不同的「」;敵我「量」的不同,產生了雙方兵力多寡不同的「」;敵我「數」的不同,產生了軍事實力強弱不同的「」;敵我「稱」的不同,決定最後戰爭的勝利是由何方取得。勝利的軍隊較之於失敗的軍隊,有如以「鎰」比「銖」那樣,佔有絕對的優勢。而失敗的軍隊較之勝利的軍隊,就好像用「銖」比「鎰」那樣,處於絕對的劣勢。勝利者指揮與敵作戰,就像在萬丈高的山澗掘開積水一般,這就是「」——軍事實力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